入耳式耳機,  有線耳機,  護理師瘋開箱

[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]Final A5000 入耳式耳機:直推就有豐富好聲

「感性透明度測量法」是『Final』開發 A 系列時所發現,並在旗艦款 A8000 上實踐,而後應用在入門款 A3000、A4000 上,這個技術咱們先前已介紹過,就不再贅述,這次來說說單體研發。

筆者最早接觸此品牌是 E3000 ,新品牌創建不易,除自身調音技術外,耳機腔體、工業設計、聲學、營銷,每一步都在燒錢,就筆者所知獨立單體研發更需重本,也因此為了成本考量,品牌初期會直接跟 OEM 廠採購單體型號,等有足夠資金再進行訂製方案,但『Final』較獨特,偏好大廠路線,燒錢研發自家單體😆,但肯砸錢也就有更高機率可創造口碑,進而奠定品牌能見度,故截至目前為止,幾番新機更替,筆者自身最愛的千元美機,卻依然是 E3000😊。

本次要分享的 A5000 ,採用獨家設計的 6mm 動圈單體:「f-Core DU」,從振膜、音圈、磁鐵、磁路、黏合劑等驅動部件,皆由『Final』執行,就連生產設備也為新製程,可見重視程度,而單體前室為黃銅,且為提升振膜反應速度,使用 30μ 銅包鋁漆包線 CCAW 音圈,嚴謹細緻不求快,盡可能防止壓力偏移產生,才能獲得厚薄均一且平整的振膜。

耳機腔體沿用 B 系列類客製配戴法,但修改了外層塗料,仿石頭紋路添了些質感也增加摩擦力,替換線材時好抓取並減少指紋殘留。可換線 2 PIN 裝置,線材搭配 8 芯 OFC 無氧銅鍍銀線、3.5mm 插頭,無論是耳機本體或線材,重量皆相當輕巧,好配戴、好收納,阻抗 18 歐姆。

規格
單體型式:動圈型
外殼:ABS
連接器:2-Pin
線材:OFC高純度無氧鍍銀柔軟線材
靈敏度:100dB/mw
阻抗:180
重量:28g
線長:1.2m

開箱:

『Final』因商品有著不同保固,「A5000」為二年。

萬年相同的收納包,雖然他親膚舒適,但『Final』不考慮換一下嗎?😆

層層塑膠包到位,但不包也不行,矽膠容易髒髒,影響買家感受(我買新的,你給我一堆灰塵… …😤)。

收納包上方可自行加個扣環。

隨機附上的線材,插針、插頭皆為亮面,但包好包滿本就是『Final』特點,過往開箱皆是如此😄。

內凹是母座,插針插拔時,密合、穩固。

線材柔軟輕巧, 2 PIN 插針內,可見中央多一圈塑膠內襯,特意加強穩固性。

與 A4000 不同,因著線材顏色搭配透明耳掛,新型耳掛於雙頭多了釦環結構,使用後除可增加掛耳舒適度外,也能減少麥克風效應。

貼心耳塞收納盒。

相同耳塞大小有著不同顏色的內管,讓用戶一眼可辨左右。


測試物件:

器材:

線材:


聽感:

『Final』E 套分成透明與黑色兩款,透明版可增加一些清晰度與高頻線條更滑順,但本篇重點放在使用 A5000 原配置下,搭配不同前端之差異性,因此對透明耳塞有興趣的朋友,請轉往舊文

直推:

首先我們聊聊 iPhone 直推的表現,韓國流行樂裡,人聲略貼走向清晰,在部分女聲上亮度略高,保有一些凝結與厚度,具較高穿透性讓人感覺有些銳利,像是直面向聽者迎來,但並非單薄乾澀下所產生的刮耳感,因此用於聆聽日本流行樂或 ACG 是不會有刺耳齒音的,也因為能量足夠,讓人聲拉長音時有更鮮明之線條感,那麼在情感表達上也越顯豐富,例如 TAEYEON-Weekend 本曲直推在人聲常感單薄刺耳,而使用 A5000 雖感亮度較高,有點刺激度,但剛好踩在個人能忍受程度,只不過依舊無法長時間聆聽,因為這對筆者個人來說,是較容易產生聽覺壓力之類型。

但不可諱言,其解析、動態與音場鋪墊,直推表現不凡(Ado-狂言),除了配樂豐富呈現外,動態篇幅以及各自林立的所處位置,讓整體表現十足靈動,而非直白平面的給予,另外,不同聲音在音色上有著較高辨識度,使得樂曲在高複雜段落中也不顯紛亂混雜,在 和樂器-細雪 上也是有相同感受的。

雖說搖滾中能炸出比起以往有更多更多細節(不是贅字,是真的聽到更多😊),但給予聽者的訊息量推高,我個人是覺得久聽有點吃力,但 A5000 這個特點用在演奏或美聲則相當出色(The Fifth Element-Lucia Di Lammermoor),太鼓質地 Q 軟有力,略有沈重感,雖末尾四周型態散去快、無回收感,但結構因著撼動力與鼓皮鮮明的抖動樣貌,搭配寬闊音場以及於主聲(鼓聲)後,殘響迴盪在外後方,加上剛剛提過的優點,讓曲目有別以往的展現相當豐富素質,直推可獲得,確實讓人感到驚奇。

再者,寬大音場並非只限於平面,上盤雖略矮但充斥著空氣(Vitas-Посвящение),空靈而妖嬈,充沛能量加上清晰泛音,聲線展延綿長滑順不緊繃,直推好聲真的棒棒,但也並非全然無缺點,對應某些曲目手機音量需開到 60-65% ,否則推出的音色有些悶,這也是我不能久聽的原因之一(手機限制的關係,無法進行更細緻微調,音量上的曖昧也是我頂不久的原因😭,但每個人耐受度不同,這華麗爽感或許對喜歡 ACG 的朋友,是相當好的直推選擇也說不定)。

小尾巴:

Beam 3+

本想用原配置接線測試,但剛好遇到同廠轉接頭壞了,故使用 RK RLC-100 轉接頭,估計差異不大,但還是想清楚告知讀者😭。

在低增益下所需音量手機得開到 70-80% ,而開啟中增益約 50-55% ,除所需音量減少外,原先音場貼面及音色隔紗的朦朧感會褪去,以適聽性來說,開增益更為合適,更貼合 Beam 3+ 原先之音色,人聲位置往後靠一點點,加上詠唱放鬆與聲線轉化增幅,降低原先的攻擊性,聲底更為淨透,音色更顯通透,故而整體配樂清晰度提高,這樣的清爽感用來聽抒情歌(太妍-You and me)相當沉靜而迷人,但假如要的是音樂性強化、包覆性、舞台環繞與動態,這些原先在直推時的存在,將會被改變,此組搭配較適合華語流行樂(陳綺貞-雨水一盒),但如果是近期鄧紫棋的新歌,以氛圍與強音樂性為導向的編曲,就不那麼合適了。

雖說利用 RK RUF-100 可將音場編排更加井然有序,但整體空間感偏向遼闊無邊,聲線會向四周散去,想要半球體環繞樣貌者恐覺得少了點什麼,並非這種開闊感不好聽,主要看聽者需求以及對應曲目來搭配,像是古風樂曲則搭配出晶瑩剔透,具洗滌感的動人音色,讓 A5000 展現其優秀解析,感受動態跨幅與聲量轉變,繁星點點具靈動,迴盪時也相當細膩(音闕詩聽 & 王梓鈺-驚蟄)。

Heimdallr ITB03

搭配小海的原廠標配,低增益下除了手機音量要開高外(70%),小海本身也是(60格),因而開啟高增(52-54格),聆聽韓語流行樂可感受到環繞包覆感與多泛音狀態,但配樂在音場外圍環繞時,其能量卻消散極快,雖說使用 RK RUF-100 可以讓線條展延的明確度與聲量變化提高,但聆聽韓國流行樂時的價值感確不如 Beam 3+ 那般划算,原線的綿柔韻味已有不錯的適配性,軟萌軟萌反而減少人聲銳利,更耐久聽。

但這樣的對比也更進一步確認了 A5000 本身的調音走向,主要以細膩解析為軸,音場寬闊並讓樂器間有明顯區隔線,動態優良,聲線展延富細節且易於直推,因此,利用強化音樂性的小尾巴僅能進行適度調整,無法讓他全盤轉化,假如有豐沛飽滿能量需求,建議玩家可選擇換線來調整,我個人是選用 CROSSLAMBDA IGNITE pro 加強音場包覆,讓低頻飽滿並於下沉時多了點回彈感,尤其在搖滾上,雖說略拉低了樂器解析度,但依舊可聽到不少豐富細節(倒是這點又進一步驗證 A5000 的良好解析了😆),放鬆而略往後靠的人聲得以大幅減少聽感壓力,並維持熱血,直接展現不同魅力,另外這一搭配用來聽 K-on 可是更加適耳好聽的😊(放課後ティータイム-Don’t say “lazy” [5人Ver.])。

Phatlab Chimera D

搭配更好的前端是否就能更棒?

那就得看您想對應的音樂類型了,假如用在流行音樂,雖然整體多了些細緻但並未帶來巨變,於真空管模式下,筆者是在太鼓(鬼太鼓座-太陽的馬)窺見了低頻的強烈改變,鼓聲轉為凝結有力並帶著明確尾勁,一敲一擊間型態輪廓而清晰,笛聲瞬態提高了些,雖說結項能力提高讓整體表現更加優秀,連帶在流行樂上亦越發動人,但對應大編制樂曲還是感到吃力(久石讓-もののけ姫-幽灵公主),寬廣度反而不如預期受到壓力,另外也因支撐力不足下,使得音色出現劣化,故而並非高端器材就能越級打怪,還是得看耳機本身研發時的定位。


結語:

「Final A5000 入耳式耳機」雖所需音量較大,但直推就能取得好聲音,具備良好素質、音場寬大、樂器排列有區隔、解析豐富、聲線細膩具延展性並有優良動態,而玩家若需改變音色,則建議直接更換線材,可獲得更為實質的改變,另外未必得掛載小尾巴,輕便好配戴的外型,搭配柔軟線材,非常建議手機直推派選購,尤其喜歡華麗風格者,請將他列入考慮清單內吧!👍


相關資料:

https://www.g-goods.com.tw/product/final-a5000/


哪邊買?

https://shope.ee/2AhX5G2kgC

歡迎留言加入討論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