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看到「女武神」的消息,另筆者十分振奮,終於有輕巧的台機要上市了!先前玩過他們家的 ZEN ONE STUDIO DAC 與 ZEN CAN STUDIO ,雖組合在這個價位上頗讓人傾心 ; 但它終究非一機體,對於喜歡桌面簡潔的朋友恐嫌累贅。
而「iDSD Valkyrie(女武神)」的來臨如同一記強心針,敲醒心靈的發燒鐘😍。金色的金屬機身,搭配正上方鏡面設計,並放置一塊液晶顯示螢幕。維持自家風格的扁平機身,總重量 882g 👍。搭載四顆 Burr-Brown DAC(飛利浦 TDA1541A )、支援 DSD Remastering 技術(還原專業母帶等級音質)、藍牙 5.4 ,使用 Qualcomm QCC518x 晶片(aptX Lossless / aptX Adaptive / aptX / LDAC / LHDC / HWA / AAC / SBC)。
且為用戶的將來做考量,可支援 xMEMS 耳機技術。主機可一鍵切換 6 組數位濾波器與兩種 JVC 專利技術 K2 模式(K2、K2HD),並具備自家在行的三組模擬音效處理模式:XBass II、XPresence、XSpace。
內建四顆 5000mAh 鋰電池,總容量達 20000mAh ,讓播放時間最多可達 18 小時,以供長時間飛行使用。搭配 iPowerX 靜音電源供應器,插電也無噪音干擾。支援 PD3.0、QC3.0、QC2.0 快速充電。具有三段式增益,輸出功率高達 5700mW。除此之外也一併搭載 iEMatch 功能,讓各類型耳機皆能輕鬆應對。
規格 |
|
相比外包裝的簡樸,取而代之的是精緻的實木雕刻木盒。
打開上蓋,奢華撲面而來。
拉開中層紙板,下層是原廠所提供的精緻攜行包。
做工精緻、用料扎實。
所附線材皆放置於攜行包內。
特別附上 ifi Audio iPower X 降噪電源供應器,並有轉接線。
前端:
播放軟體與串流平台:
耳機:
耳機 | 線材 |
1964 V3、HeartCraft 調音耳機 Gene | |
RANKO RIE-1000 | |
Final MAKE4 自調音耳機 (個人風格,強化中低頻為主導) | |
Nostalgia Audio NA3 | Vortex Cables Eddie Squared |
Acoustune HS1697 Ti (搭配 COMPLY PREMIUM TIPS SAMSUNG Galaxy Buds2 Pro 海綿耳塞耳塞) | Vortex Cable Lavinia |
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 | Toxic Cables Black Widow XL(BWXL) |
BD earphone 8 Unit 客製化耳機 | Vortex Cables NADIA |
FiiO FT7 開放式黃金平板振膜耳機 |
此技術是 JVC Music 之專利,除了數位檔修復與增益處理外,更重視回歸到 CD 品質的重現。處理過程中強化動態範圍、改善音場、提升透明度 ; 但不會大幅改變音色。
在「女武神」中又分為 K2 與 K2HD 兩種模式, K2HD 是將數位音訊檔案升頻至 24bit/192kHz ,再套用特定的 K2 音訊參數,以進行精準的波形重建與還原。它能延展高頻範圍,還原自然泛音,讓音質更貼近原始母帶的真實聆聽感受(GTO 下可啟用)。但如果您想要保留原始的取樣頻率,不做升頻處理,則可以切換至 K2,維持既有音樂解析度的同時.獲得類似的效果(其餘數位濾波下可啟用)。
而啟用後的聲音調整則會讓單音周邊結構更具輪廓,近一步拉開各自區隔,並打開縱向深度。這使得不開啟「女武神」音效下,就能讓動態篇幅加深,波動感明確,並讓聲音融入更多空氣越發通透。
當然,讀者也可以將其認知為一種主動的 EQ 調整,「女武神」多面向提供不同技術給玩家調整,讓您多些調音趣味。而筆者因偏好此音色,故以下測試皆全程開啟 DSD 1024 / Bit Prefect / K2 並搭配 Qobuz。
使用的是 1964 V3 與 HeartCraft 調音耳機 Gene ,以前的耳機大多三頻均衡、聲音微潤厚、低頻寬鬆,易推而舒適 ; 但相對的,音色辨識度、差異性、動瞬態篇幅不會特意雕琢。因此放在此時此刻,耐聽是耐聽 ; 卻也十分無聊,故大多以更換線材來增加些新鮮度。
「女武神」有點份量的機體,除了具備 5700mW 推力可輕鬆對應大耳罩外,它也具有筆者十分喜愛的 iEMatch 功能。此功能對入耳式耳機很友善,且在 3.5mm 下支援自家的 S-BAL 技術,可提高細節與動態。因此她輕易的可改變老舊耳機上所缺失的拼圖。
再者, XSpace、XPresence、XBass 三項效果加成,使得動態大幅提升,四方音場深度打開,讓搖滾除了具備充足能量外,穩定卻又富足。聲音結構完善下,減少暈染與雜亂感,飽滿且熱血。且出乎意料的,聲線延展深遠,讓樂曲鋪成的氛圍更盛。另外上下盤音場深度也有打開之感,讓低頻下沉更為凝結有質(原先十分寬鬆而暈染)。上盤則因純淨度的增加,讓人聲往上攀岩時,多些變化(原本是略朦朧、單薄,因此快速消退少韻味)。另外,耳機本身的寬鬆度在「女武神」加持下,讓低頻在蔓延時,多了些波動層次。收放間更有度,曲目表現也就更出色了。
但不得不說, Gene 因調音為客制化的關係,有可能這樣的加成會改變原先配置。例如:低頻能量會更加強勁並加大聲量 ; 但換來的是中頻凝結與形體清晰感提高(原先人聲鬆散且多顆粒),音色辨識度也更為明確。而這樣乾淨明快又勁爽的新型態 ; 反而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。假使讀者您有閒置的舊耳機,那不妨拿出來玩玩看,真的頗為有趣。
此款圈鐵架構的耳機,本身音場會自成一球體 ; 並產生小舞台之感。因此不建議三項效果全開,可單獨使用 XSpace ,讓聲音拉開區隔、中頻通透感更佳,也順帶讓形體放大且呈現更加明確。低頻量感與甩勁足夠, Q 彈而凝結。樂器辨識度高,例如:金屬樂器亮爽有光澤。在 KPOP 上有較強的音樂性,音符環繞包覆,而音場中央保留充分空氣、乾淨且清爽,讓曲風更顯輕鬆活潑。
「女武神」提供此耳機適度的潤厚感,讓女聲或需節奏快速堆疊的歌曲能處理的更好,尤其動瞬態的大幅提升。減少以往小尾巴上的部分毛刺與音場鋪墊略窄之限制。
另外,應付複雜度高的曲目,除更加穩健有序外,多變性與控制力之間產生相輔相成之家,故有所提升外,更多的是細節解析的到位。
而自己調音的 MAKE4 本身需要的音量或推力略大,而在能量足夠且厚實的「女武神」驅動下,未開啟音量即可取得沈重有質量的低頻。KPOP 中,下沉後伴隨一種遲滯的凝結,讓震盪感更直擊心臟。厚實而略飽滿的音場氛圍,讓舞台多了些窒息的強節奏感,使得以中低為主導的調音特色將更加強化。音色更為潤厚下,使得曲風詮釋更感慵懶與鬆弛。
而開啟 XSpace 將略打開上揚感,聲音厚度減少且收斂並加速消退 ; 因此善用內建的三種音效,可輕鬆應對不同耳機與曲風。
例如:添上 XPresence 提高音場寬闊度, 讓更多樂器得以自由發揮。加上放大的樂器狀態,可見得音符量比以往還多上許多,音色裡融入通透與軟 Q 感。畫面豐富且帶點軟潤,讓人聽著十分舒適,有真空管的味道。
因此聆聽 JPOP 略單薄具衝擊性的歌曲時,也因為這份潤厚與凝結,讓許多配樂減少稜角,更為順耳 ; 但依舊保留嘶啞感與衝撞氣度。於輕鬆曲目上,此耳機通常直推略嫌暗沉,在此反而輕快具亮度,有著不錯的調適。
「女武神」優質的動態反應速度,彈跳狀態豐富,搭配充滿空氣感的低頻節奏,讓人十分滿意。這飽滿的音場與靈動且擴散範圍較廣的單音表現,補足了我這款隨身專武的應用度,好希望小尾巴身上也能有這樣的聲音呀😮💨~
再者,優質的動瞬態產生更良好的對比性,讓聲音於溫潤下,依舊有充分的辨識度,故複雜度高的曲目一樣處理得有條不紊🥰。希望有機會能讓大家試試這耳機,與「女武神」搭配的奇效😎。
而利用原廠 4.4mm 線材的 NA3 ,個人覺得聲音質地單薄,讓它產生過亮的音色,因此比較不喜。故有需要上平衡時,會搭配 Eddie Squared 線材。而在「女武神」上這就可以免了,未開啟音效時雖然質地比較軟潤 ; 但大幅減少形體單薄之感。可讓單音更為厚實而略有些寬鬆,雖然四邊形體較不明朗 ; 但適耳性提高許多,尤其女聲更為軟萌甜美。
筆者自身對於單薄且穿透性較高的聲音較不耐 ; 偏愛軟萌、寬鬆、有氣息的女聲。而開啟 XPresence、XBass 二種效果,人聲保留住所求的質地 ; 但多了點凝結跟微量的清晰度。中頻樂器通透與彈性更佳,波動中帶著閃爍感、位移多變,讓曲目更顯靈動有生命力。
假如我們換上線材 Eddie Squared ,聲音將更為凝結,延展收斂,聲底更加黑暗。女聲則有些暗沉 ; 但換得形體更似泡泡。中頻收放加速、各聲音的前後與聲量感產生拉鋸 ; 但相對許多細小聲音,它們的形體也縮小許多。低頻也是點到就收止,直接停滯在原處。
雖說喜好看個人 ; 但我反而喜歡原線 4.4mm 的呈現。也就是說,當前端解析足夠給力時,那麼原線的素質並沒有小尾巴所帶出的差,換不換線就不是必然。而這點也與下段 HS1697 Ti 上,所見雷同。
而「女武神」潤澤的特性,恰好撫平了原線聲音亮度略高的狀態。在 XSpace 下,打開音場縱向深度,讓聲音流淌方向變多,因此也就不會集中往聽著端穿來。金屬樂器在保持亮澤下,多了一些厚度,讓輪廓擴散更具體,補全了過去快速流失的破碎感。中頻通透而晶瑩,不過亮也不嫌暗沉,溫柔繾綣、傾訴心情。原線在人聲方面,當周邊配樂強時,人聲有高機率被掩蓋 ; 但在此搭配上,絕大部分有撐住,令人頗感意外(通常是人聲被推得很遠,讓重點流失)👍。
可原線下就不建議開啟 XBass 了,寬鬆度整體拉高,渲染過分 ; 因此個人覺得不合適。原線給予一種寬大而乾淨的音場,開揚空靈的樂感 ; 故感覺飄渺魔幻。而替換 Vortex Cable Lavinia 則會讓聲音給加豐厚,音場亦更為飽滿。建議開啟 XSpace、XPresence、XBass 三項效果,弦樂向前的包覆性與天花板簾幕將大幅提升,讓人有如身在音樂廳之感。再者,提高人聲的厚度與鬆弛感,並將位置近拉。讓氣息轉變與情感訴求更盛,且因周身配樂迎來的方向是上揚至天花板再往前,因此可讓人聲立於穩固地位上,完善了曲目詮釋。
而中頻因優質的動瞬態,在能量感的轉變與閃動情形,會有更大的變化幅度。讓小舞台音樂性的強度提升許多,火熱而淋漓。單音結構完整、不產生單薄感,因此 Q 彈與延續將產生豐富波動感,魅力十足。低頻凝結有勁力,略有些彈性且四邊形體完整,與原先鬆軟有較大反差。
故當耳機更換線材,能提供有力勁而凝結的低頻時,那麼開啟 XBass 個人覺得在舞曲上會比較合適。太鬆軟者,開了容易去感染其他頻段,反而尷尬。也就是說,整個系統是相輔相成的,換掉其中一項通常需要重新微調,少有直接完美的。
原線平衡端下因「女武神」提供的能量足夠 ; 故而潤厚略有些鬆弛感,單音擴散範圍廣。低頻軟 Q 中帶點勁道,雖說質地較柔軟些 ; 但形體邊形較完整,故不暈染。人聲清晰中帶著放鬆的詠唱氣息,位置前靠不貼。中頻有亮閃的靈動,故金屬樂器仍具有些透亮且不刺耳,得以輕巧點綴。整體均衡不失細節,適度的泛音搭配柔順有韻味的特質,完整呈現出榭藍圖 2 之儒雅氣度。
而開啟 XSpace、XPresence、XBass 三項效果後,音場中央撐出大球體,讓樂器林立有區隔。人聲向上攀岩更加滑順穩定,其天花板感讓餘音繞樑 ; 但消退速度加快,以淋漓敏捷的方式表現。曲目暢快詮釋也是種魅力,不拖沓以感受單音本質擴散為主。
有速度感且音色通透飽滿的狀態十分適合聆聽和樂器。金屬樂器亮澤中帶著晶瑩,適度的潤透讓樂器對比更強,也使得辨識度提高。豐富的樂器交相傳遞到聽者跟前,飽滿豐富 ; 但不雜亂,有種情熱之魅力。
這樣的變化對於有速度需求、高速堆疊的樂器上也能取得良好的樂感。事實上複雜度高的歌曲,整體呈現的好不好十分看重前端。利用控制力且解析到位,並能幫信號品質補全前端,您就可以很簡單的利用自身耳機與線材去聆聽,真不見得必須替換高階線材。
優質的動瞬態加深耳機傳遞的強弱之分,並有前後位移之感。女聲詠唱放鬆,伴隨多種樂器,前靠迎向聽者。雖整體前貼 ; 但聲音的潤度與解析,並不會讓人有大軍壓境的擁擠感,而人聲地位始終保持,不被樂器所淹蓋。有熱情亦適耳,是我喜歡的樣子。
電音閃動有著豐富層次,中頻跳動多變,女聲軟萌甜美,低頻軟 Q 帶著尾勁。讓曲目活潑有活躍感,生動不無聊。
而換上 BWXL 並非有大變動,雖然樂器間的區隔與輪廓更明朗些,低頻在凝結、回彈力與強度上稍微提高 ; 但不見得會讓上面這二首曲目有更合適的表現。
其拳拳到肉之感覺推薦在搖滾或 KPOP 上。強勁的波動感讓人略嫌窒息,可開啟 XSpace、XPresence 這兩種音效。解放上盤壓抑感,讓聲音更為上揚,整體表現較穩定,中頻清晰度提高讓可見音符回歸。另外在樂器上也較有線條感,而非過度潤澤。
在有效的前端上,換線有時非必須,通常是有調音需求才建議選購線材(例如:俺聽久無聊了,想換換口味~😎)。假如家中空間足夠,依舊建議選擇好一點的前端,那麼燒也比較有效果一點🤣。
發燒是個坑,您可以選擇漸進,也能直接到位。而像我這種燒了比較多年的,過往的慢慢來始終浪費不少金錢 ; 故建議有心要玩的朋友,不如一次肉痛。當您選購產品時,價格的遷就往往是您日後想換機的導因 ; 故建議破預算時多花點時間存。不要急於一時臨時替代, 3C 折損率高,怎樣都是辛苦錢🫡。
而搭配 NADIA 的這款客製耳機,我大多用來聽華語流行樂。此耳機本身就有調音功能,加上換線調音(原線已被我清掉); 故在耳機本身已有效果的狀態下,不建議啟用「女武神」的音效。
耳機本身也是聲音潤透者,「女武神」的推動讓舞台更近貼,音色飽滿。氣息湧動溫濕度十分清晰,讓情感宣洩絲絲入扣,溫柔包覆、治癒聽者。且在氣場詮釋上,可充分感染全區,令人有撼動人心之感(非大軍壓境,而是曲目編輯所引起的沈浸感)。
而女武神的速度感、動態、溫潤度都適時調整了 FT7 在 JPOP 上的單薄感。通透的音色搭配清爽靈動,在不開啟主機音效下,整體輕鬆而涼爽、無負擔。
而在本曲下,低頻強勁有鮮明的陣陣波動感。人聲清晰中帶放鬆,動態篇幅強烈,並有很強的舞台包覆感,淋漓而勁爽。配樂豐富於外圍繞行,並有細小配樂從中竄出襯托(具有清晰的位置與狀態),讓曲目更加豐富有質。
因此,當您使用的是高階耳罩式耳機(除非調音較偏某一族群使用),在調音較均衡的狀態下,對應不同類型曲目有適配問題時,不仿試試其他前端。換線或許是個方式 ; 但線材品牌、種類繁多,加上如果您本就喜歡原線的狀態。那不如找幾台機器捅捅了解一下所需,順便切換一下功能,說不定就更容易找到要什麼了。
但不得不說,我在 K19 上所見的美好小提琴,在「女武神」上是找不到了。K19 聲音的擴散滑順,令人流連忘返。聲揚時十分流暢,如行雲流水般,細緻綿長少切分。而「女武神」給予更為明確而直觀,以單音本身結構與明白識別為主。二種詮釋手法,端看個人喜好。解析並非優劣上的差異,而是對應的音樂類型與調音與自身所求不同罷了。
「iFi Audio iDSD Valkyrie 女武神 可攜式旗艦級耳擴」擁有台機實力 ; 但外型遠比台機輕巧。自帶 20000 mAh 電池,讓居家不用苦思擺放空間,外出、渡假簡單攜行,世界各地都是您的音樂中心。 DSD 1024 與 H2HD 的音質提升技術,搭配絕佳的動瞬態以及入耳式耳機友善功能 iEMatch ,讓筆者在配對不同種類耳機時,皆能取得驚喜感。背面搭載 3.5mm、4.4mm Line Out/in 端口、RCA 輸出孔,讓您輕鬆連接主、被動喇叭。另外還支援高音質藍牙規格輸入,讓您怎麼用都順心,輕鬆連接播放器,享受有線與無線間的樂趣。
新潮的「iDSD Valkyrie 女武神」擁有金屬科技外型與絕佳質感,奢華中透著時尚。並附精美攜行包,肯定能成為您生活最佳夥伴,是款可多方應用且非常值得入手的高階耳擴😍!
怕有新到的朋友不知道 K2HD 與 CD 的脈絡,筆者再多提一些,懂的夥伴可以跳過哦!
K2 是 JVC 工程團隊為解決數位錄音初期「冰冷、數位味重」的問題,所一路研發的數位修正技術。從 K2 基礎技術,到強調母帶製作全程高精度、不經額外資料壓縮的 XRCD。再發展出 K2HD Coding(24bit/100kHz 或 192kHz 母帶製作,依專案需求再轉回標準 CD 16bit 格式)與後來的高解析母帶重建 K2HD Mastering,皆是為了高品質 CD 之應用。
此技術特別受到台灣、香港、日本 Hi-Fi 圈青睞,讓眾多經典專輯以 K2HD 版本重新上市,價格也相對 XRCD 親民。再者, K2HD 和 XRCD 最大的不同在於:XRCD 更接近「全模擬質感」(母帶全程 24bit 高規格 DA 處理、母盤切割監控、採用專用玻璃母盤),而 K2HD 則屬於「高解析還原」取向(著重於數位高解析度修正處理,再製成 CD 母盤)。
雖然兩者皆以 CD 重製為目標,但在技術上, K2HD 更適合應用在像是「女武神」這樣的高解析耳擴,更是她有別其他產品的優勢。
蝦皮看看?https://s.shopee.tw/4AoeMOYMSo
「Clara」係由『Campf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