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C.AMP(耳擴、解碼器),  護理師瘋開箱

[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]ifi GO Bar Kensei 劍聖 隨身DAC:「採用 JVC’s K2HD 技術提升音訊品質」

『ifi』近期新推出的「Go Bar Kensei 劍聖」令人聯想到日本太刀。機身採用日本訂製不鏽鋼,除提高耐用度外也能給予更好的電磁屏蔽。 DAC 解碼晶片為「CS43131」,基本架構雖無極大變動,但新提供了數位濾波強化時鐘系統線路。而此次最特別之處,莫過於與『JVC』攜手合作,使用 K2HD Technology 中的位元、頻寬拓展、波型校正等技術,讓音訊提升可直逼母帶級別。

 💡 請注意!「劍聖」因線路與供電上的調整,有可能在手機電量不足時無法使用 (<30%) ,另外, iPhone 6S 及以下的產品也有可能不適用,建議玩家到店親測。

「Go Bar Kensei 劍聖」具備雙輸出:3.5mm立體、4.4mm平衡(3.5mm 搭載 ifi S-Balanced 技術,可降低干擾與底噪)。Type-C 輸入端口,並附上 Type-C、Lightning 線材以及 USB 轉接頭。且為符合它高貴身份,特別量身訂製專屬皮套,可同時放置主機與線材。

功能上具備 XBass+(模擬低音增強功能)、XSpace(類比聲場定位技術)、Turbo(增益)、iEMatch(讓高敏低阻耳機更為適配),這使得「劍聖」能輕易地應用在入耳或耳罩式耳機上。

規格
  • 輸入孔:USB-C
  • 支援音訊格式:
    PCM 44.1/48/88.2/96/176.4/192/35
    DSD 2.8/384kHz 2.8/3.1/5.6/6.1/11.3/12.3MHz
    DXD 352.8/384kHz
    MQA 全解碼器
  • DAC解碼晶片:Cirrus Logic 的 Bit-Perfect DSD 和 DXD DAC
  • 耳機輸出:BAL 4.4mm/UnBAL 3.5mm
  • 功率輸出:平衡 475mW@32Ω ; 7.2V@600Ω / UnBAL 300mW@ 32Ω ;3.8V@600Ω
  • 輸出阻抗:<1Ω (BAL/UnBAL)*
  • 信噪比:132dBA / 108dBA (BAL/UnBAL)
  • DNR:109dB(A) / 108dB(A) (BAL/UnBAL)
  • 總諧波失真:平衡 <0.002% (6.5mW/2.0V @ 600Ω) / UnBAL <0.09% (100mW/1.27V @ 16Ω)
  • 頻率響應:20Hz – 45kHz (-3dB)
  • 能量消耗:<4W 最大。
  • 尺寸:65 x 22 x 13.2 毫米(2.6 英寸 x 0.9 英寸 x 0.5 英寸)
  • 重量:28.5 克(1.0 盎司)

開箱:

就好比劍鞘一般,「劍聖」也以竹製雕刻盒作為包裝,這個盒子相當有份量(重!)。

此盒便於玩家日後多方利用,例如耳機、線材、錶帶… …等,避免淪為垃圾。

全物件,其中還有一張品牌貼紙,以示效忠!🤣

「劍聖」本體頗具份量,手感優質 ; 但全不鏽鋼的機身也就免不了刮痕的產生。

按鍵統一在左側,底部為各警示燈號(從右圖看得出歲月的痕跡吧?🫣 )「劍聖」用於 iPhone 一樣會鎖定手機音量,但隔數切分較細,對於音量耐受度敏感者更為人性(部分 DAC 於 iOS 上的音量鎖定加上音量劃分不夠細,致使多一格太大聲,少一格又不夠的窘境🥹)。但也請玩家注意一點:接上不同設備時,「劍聖」會記憶上一次的音量,換地方捅時,記得先調低音量(筆者在換其他手機時,一時不察差點耳聾)!

雖說量身訂製皮套是好事,至少玩家不需另購 ; 但外型過於老氣,我真的不行… …🫠

前陣子測試 ifi Audio hip-dac3 ,其中讓筆者最喜愛的就是這 iEMatch 功能!

「劍聖」在眾多功能設置上仰賴燈號顯示,而包裝中的快速指南過於簡略,建議玩家下載完整說明書 ; 但只有英文版。有鑒於測試期間,發現其複雜度恐讓用戶不易上手,故筆者翻譯了一下,提供給讀者參考。


主按鍵與功能設置:

短按設定鍵進行循環:

關閉 > XSpace > XBass+ > XSpace 和 XBass+(如上方圖示)。

數位濾波器:

需進入數位濾波器設置模式,長按設定鍵 ≥3 秒。MQA LED 將以當前設置的數位濾波顏色閃爍。短按 – 按鈕,可更改過濾器選擇。選定後再按一下設定鍵,以退出濾波器設置模式。

 4 種數位濾波器:

  • “BP”(青色) Bit-Perfect:無數位濾波,無前後振鈴。
  • “STD”(紅色) 標準:適度過濾、適度的前置和後置振鈴。
  • “MIN”(黃色) 最小相位:緩慢滾降,最小前後振鈴。
  • “GTO”(白色) Gibbs 瞬態優化:上採樣至 352/384kHz,最小濾波、無預振鈴和最小後振鈴。

K2HD:

長按設定鍵 ≥ 3秒,MQA LED 開始閃爍后,按+按鈕,K2HD LED 亮起表示 K2HD 已啟用。

增益:

開啟增益將增加 6dB。打開或關閉請同時按下 + 和 – 音量按鈕 ≥ 2 秒。

  • 開啟:白色 LED 指示燈依序跑馬到全燈號亮起 2 秒後熄滅(DSD 往 PCM)。
  • 關閉:白色 LED 指示燈反向依序跑馬到燈號熄滅(PCM 往 DSD)。

相關測試物件:

前端:

  • iPhone 14 Pro Max。
  • Red MI Note 7。
  • iMac 24″。

播放軟體與串流平台:

  • iOS APP:Amarra Play、Android:UAPP。
  • Tidal。

小尾巴:

入耳式耳機:

耳罩式耳機:


聽感:

在不同系統間:

iPhone 14 Pro Max 輸出孔為 Lightning ,而 Red MI Note 7 為 Type-C。此次會突然提及這點主要是因為收到樣機時,我首先接上 iMac 24″ 試聽。其能量的飽滿度與動態篇幅,讓筆者在換成 iPhone 時明顯聽出落差。故「劍聖」對於前端設備的電力差異,會直接影響低頻的控制與回收,也進一步侵襲到聲底的黑暗程度(使之暈染)。

而 Lightning 與 Type-C 之間,接上兩三萬耳機時,解析與音符的可見度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差別,稍微不同是在音尾的完整度。以 1697 Ti 為例, iPhone 給的比較乾淨且回收快速 ;  Red MI Note 則多了些韻味與延展,且於動態上有較大的浮動。這使得樂曲在 Red MI Note 7 上,有更好的樂感也更貼近「劍聖」的特長。

因著耳機本身素質,二台手機反覆對才有感相較於電腦上的直觀,不同系統的手機得花點時間對比,才有感知上的差異。此點可知「劍聖」的電路調整以盡可能縮小差異,讓不同手機的玩家可取得更為正向的樂感,讓 Lightning 用戶不見得需委曲求全。另外,當您感覺低頻擊出時,暈染感略高,不仿調高音量 ; 您會發現模糊感瞬間褪去,此點相當有趣。😉

超旗艦多單體耳機,將產生極大差異!以 Kinera audio LOKI 為例(正文之後才會生成,這邊提它只單純為了對比)。假如您耳機等級已近十萬,那麼為了好好發揮讓彼此相得益彰,就十分建議玩家利用電腦或換掉 Lightning 。整體解析會出現劇烈差異,尤其是樂器的排列區隔、音場配置與鋪墊、細小聲音的堆疊與閃現、動瞬態篇幅… …等。替換後您將見到不同以往的美麗景色!

雖說 RK RUF-100 Au(筆者過去常提的金色小百)可稍微補救 Lightning 下的解析 ; 但提昇的 CP 還真不如換個便宜的 Type-C 手機。像筆者這種初心者可能不用考慮太多 ; 但如果是大佬們的話,在入手「劍聖」前可能要先評估一下手機屁股的問題。🤣(「Go Bar Kensei 劍聖」畢竟還是以隨身為導向的產品,假如超旗艦耳機用在 Lightning 的 iPhone 上推得不如三四千的 DAC ,那就很不值得囉~)

各耳機間的感受:

聊完了 Type-C 端口的好處,咱們還是得照顧一下 Lightning 的朋友。故以 iPhone 來聽一下,有所限制時能取得怎樣的聲音?

Nostalgia Audio NA3:

先前測試就已經說明過 iEMatch 的優勢,這邊就不再贅述。

三顆動鐵的 NA3 本身很容易被驅動,以筆者個人偏好走勢,它寬鬆舒適的樂感建議原線以 3.5mm 來輸出,但搭配「劍聖」明顯需開啟 iEMatch 。未開啟的狀況下,聲音會出現尖銳毛刺,尤其在女聲方面。除此之外,音場鋪墊會將各自位置沖開,例如人聲往外前方走並貼到耳後,產生了過推。故對於推力相當敏感的耳機, iEMatch 會是您值得一玩的好夥伴。

當然,此功能對於本就具備三段增益的 DAC 不足為奇,關閉 iEMatch 時建議驅動阻抗 32 歐姆的耳機,不夠時可另外再開啟增益。雖說可以將 iEMatch 理解為低增益、關閉 iEMatch =中增益、開啟 Turbo =高增益 ; 但也不能忽略 iEMatch 上,可獨立切換 3.5mm 立體與 4.4mm 平衡這項功能

『ifi』對於自家產品的電路設計相當有信心,因此,對比 Team 1 / 4.4mm 輸出(MAN WITH A MISSION、milet-Kizuna No Kiseki):在樂器鋪墊的林立、聲線流淌的走勢、結像,「劍聖」給予的更為明確並人聲保持地位,不被眾樂器淹沒。而這樣的差距跟曲目複雜度有關,假如是一般 JPOP(YOASOBI-Biri Biri),就沒有那麼鮮明的差異了。也因此,假如筆者沒有多方嘗試,也就不會察覺 iEMatch 的特殊之處。

雖說「劍聖」以 4.4mm 平衡推動 NA3 ,在複雜度高的曲目上,可取得更好的樂感 ; 但以流行樂來說,依舊比較建議 3.5mm 立體端所給的,所以讓我們回到 3.5mm 上吧!

「劍聖」所詮釋的 NA3 以中低頻為主導,具備寬大且有包覆性的音場,低頻能量飽滿而力度適中,主要是其形體中央融入較多的空氣,避免能量過度(太過實心恐讓能量過強)。人聲近貼、形體收束保留部分清晰線性,適度潤透下存有空氣圓潤樣貌。配樂也有類似特質,例如鼓、小喇叭。故而音場整體鋪墊是更為飽滿的 ; 但並非擁擠,而是各自有其位置,以強音樂性為訴求。整體與 Team 1 有著很大反差,在風格上相當迥異。

當您耳機以三頻均衡且風格清新者(監聽向),「劍聖」可提供更強的節奏感與力道,尤其低頻有質有量、控制力佳不暈染,提高音樂性與音場包覆感,人聲近貼、中央通透而有氣泡形體,產生一種相當不同且新鮮的感受。需要低頻更強、能量往前延伸、增強包覆感時,可開啟 XBass+ ,而 XSpace 則可提高單音的清晰度與線性 ; 但這二項功能於此,筆者覺得口味較重,就由您自行衡量要不要使用囉~

Acoustune HS1697 Ti:

女聲將獲得潤度的調適,而能量不往前傳遞,使得過往有較高機會產生齒音的曲目,降低許多銳利度,詠唱更為鬆弛 ; 但相對上形體明朗度會降低。聲底多了一種柔軟的傳遞韻味,讓聲線延展時多了許多細節與變化,故而聲線環繞舞台的感受將增加。其韻味有點像換 UNAS 線材後的狀態,極低頻延展包覆產生柔和的簾幕感(鬼束千尋-infection); 但音色稍暗,故需嘹亮開放者,可開啟 XSpace 。雖然開啟有它的好處,可讓音場上盤更為開闊 ; 但曲目的小噪音會被放大(不開時,這些雜音會比較小)。

再者,相同曲目下 Team 1 並非完全沒有 ; 但聲音是小到不明顯的,故推論與「劍聖」本身調音有關,可能會放大歌曲本身的部分缺憾(Vitas-Опера #2 也會出現)。而在音樂檔素質較佳的狀態下,開啟 XSpace 可讓管弦的悠揚感更佳(Ivan Torrent-Human Legacy),並緩解原先稍暗的狀態。因此, XSpace 的存在還是有其必要性,可讓「劍聖」在曲目對應上更為雜食。

搭配聲音亮度稍高並有線性的動圈耳機,「劍聖」在詮釋大陸古風樂曲反而十分動聽(音阙诗听)。低頻柔中帶點勁道、量感充足,弦音 Q 彈、通透而柔美,女聲詠唱放鬆、近貼而富氣音,聲線延展潤透而綿長、中頻配樂拉近而閃現具形。整體適配,有換銅線的味道。

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 2nd:

與 1697 Ti 不同, Xelento 2nd 貼心的附上 4.4mm 原線,這邊我們改用平衡來玩。

搭配以中低頻為主,聲底較寬鬆而柔軟的動圈耳機,在初始設定下,「劍聖」在詮釋大動態曲目稍嫌無力,主要是低頻顯得質地過軟以及上盤空間略矮、開揚度不足(Ivan Torrent-Human Legacy); 並非難聽,只是氣度少了能量上的昇華。為了讓聲底褪去薄紗,建議開啟 XSpace 。當然,假如您希望大動態多點力勁與撼動的爽感,建議一起開啟 XBass+ ,可營造出電影所需要的配置。

而在 JPOP 上,人聲近貼詠唱放鬆、女聲軟萌、擴散範圍加寬。低頻節奏點也是貼耳狀態,音場配置為左右橫向平排,畫面偏向 2D : 如聽者前方有個巨幅畫布,整體近貼且飽滿 ; 但各音色本質都帶些柔軟特質,因此不會貼面而產生過度轟頭。這樣的表現在 KPOP 中顯得慵懶性感 ; 但不會讓您覺得拖沓,而是別有一番風味(Jessi-ZOOM)。低頻軟彈中多了一種時間線拉長的回彈感,故下潛在感受上也將更深且明確(IVE-해야 (HEYA))。此風格頗適合舞曲,並非一定得勁歌熱舞,輕鬆慵懶也相當動人(Jolin Tsai-OH LA LA LA (Theme Song from “McDonald’s 40thSomeday, Somewhere (Theme Song from a Netflix series “Untitled (“Marry My Dead Body”Theme Song))。

beyerdynamic DT880 EDITION BLACK:

「劍聖」應用在阻抗 250 歐姆的 DT880 是必須開啟增益的,否則音量開到最大,仍感音量不足。初始設置下,三頻配置以中頻量感偏多,低頻量收斂許多且點到為止。整體音色亮度較高,人聲位置近貼、微齒產生線性。故非常建議開啟 XBass+ ,讓外圍多了極低頻往前延伸的包覆感,減少鋪墊的空洞狀態 ; 但使用 iPhone 14  Pro Max 明顯因推力不足,使得動態相當疲弱,故接大耳罩時,還是建議利用電腦端吧!

KPOP 人聲亮度高、女聲中央有毛刺齒音、中頻聲量較大,加上線性較強且少擴散範圍呈現 ; 故整體清晰感雖高,但對筆者而言還是過於穿腦,不耐久聽。雖開啟 XBass+ 可讓低頻能量更多一些 ; 但這點並不會改善中頻清晰度過高的狀態,個人覺得是不太適合(Ivan Torrent-Human Legacy)。而在大聲場樂曲中,建議額外追加 XSpace ,可打開音場並緩解一些過度的聽感壓力,整體聆聽感相對好上許多(對比 KPOP ,反而電影配樂比較適合)。

在 XBass+ +XSpace 下,整體以清晰、開揚、低頻點到為止來詮釋 ; 但各聲音的飽滿與能量稍嫌薄弱,致使聲音尾部容易產生噪點,個人覺得「劍聖」與 DT880 適配性並不高,請玩家親臨試聽。


結語:

經過多方比對,「Go Bar Kensei 劍聖」對筆者而言,它是一款與入耳式耳機擁有極佳適配性的隨身 DAC 。於等級兩三萬區間的耳機,可輕鬆解放素質並進行音色調適:潤飾中頻讓聲音更為通透、低頻保有質量不過度寬鬆、大幅提升音樂性。再者,提供玩家 XSpace 與 XBass+ 這二項功能,讓曲目對應更加自由、雜食,也能提高遊戲與電影的娛樂性。尤其在您搭配耳機覺得上盤空間不夠開揚時,開啟 XSpace ,可立即讓聲音展現昂揚的一面。同時,「劍聖」也是音樂檔案檢測器,當音樂檔本身有噪音時,它會放大出來,另類的獨特密技?🤣

只不過應用在大耳罩耳機上,可能需要搭配。嘗試驅動 DT880 ,在低頻能量方面易感到不足,整體以中頻解析為主導:清晰且線條感強、能量與厚度顯得疲弱,進而拉低整體音樂性,清楚但缺少變化,容易使玩家感覺索然無味 ; 但這並不得於它推不動耳罩。每款商品在調音走勢方面皆會有所取捨,因此實際搭配後您喜不喜歡才是重點!建議大家還是拿自己的耳罩直接捅過再做判斷,避免錯殺忠良。(筆者個人偏好 DT880 與 hip-dac3 這組,故同品牌本就會對不同商品進行調音以利產品劃分,而耳機與 DAC 也是因為這樣才好玩囉!😉

「劍聖」最讓人感到驚豔的是:可輕易且穩定的提供高階旗艦耳機美好音色,尤其手機為 Type-C 端口或電腦端下(例如 Kinera audio LOKI),重點是它還不帶電池,足見『ifi』電路設計的可怕之處。😳 筆者個人非常建議擁有超旗艦耳機的大大們試聽一下「劍聖」,它是一把靈力強大的太刀(草薙劍?),讓手機輸出再簡單也能不簡單!(呃~我指的是屁股為 Type-C 的手機。🤣


相關連結:

官網:https://www.gdshop.tw/products/預購ifi-audio-go-bar-kensei

蝦皮看看?https://s.shopee.tw/3fit4iPZkc

歡迎留言加入討論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