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C.AMP(耳擴、解碼器),  護理師瘋開箱,  音樂播放器

[不務正業護理師開箱]FiiO R7 桌上型音樂解碼播放器:一機體打造桌面 HiFi 數位新樣貌

近期『FiiO』再次打破大眾對於音樂播放器的想像,推出一台”外接式硬碟” … …(鬧😆)。新推出的「R7」不單只是一台擁有觸控液晶螢幕的音樂播放器,兼具玩轉串流、電腦音訊解碼、網路或硬碟音樂播放器、耳機擴大機等功能的桌上型一機體。

搭載 ES9068AS 解碼晶片、八核主控驍龍 660 CPU 處理器、雙 THX AAA 788+ 耳擴架構,以 Android 10 作業系統為基礎,經由 Google Play 下載各種 APP ,輕易啟用各大串流平台。主機正前方提供 XLR4 平衡輸出、4.4mm 平衡輸出、6.35mm 立體輸出,後方具備齊全的輸出入孔(SD 卡槽 / Type-C USB 3.0 / USB Host / RAC輸出 / 光纖輸出入 / 同軸輸出入 / XLR 平衡輸出 / 100M 乙太網路 / DC電源輸入 / AC電源輸入)。為了讓用戶操控方便,更於前方設置輸出旋鈕(PO+PRE OUT / PO / PRE OUT / LO),像是後方線路接喇叭,前方使用耳機 ; 可分開或同時利用,並各自記憶音量,免去繁複插拔。

3W 大功率可輕鬆推動耳機,並擁有五段增益模式(超級大耳 / 大耳 / 高 / 中 / 低),具八種工作模式(包含 Roon Ready )。另外也支援 DP 模式,外接到其他電視或螢幕,觀看電影享受沈浸體驗,而 MQA 則是支援全局解碼(Full Decoder)。


開箱:

十分沈重的一個箱子,高大上啊!

高度跟我陶瓷保溫杯一樣… …(久違的大傢伙😆)

原先以為「R7」很重,結果誤會,因為有一半的重量是旁邊的配件包。

純黑冷金屬,風格相當迷人。

超像一台外接式硬碟~😆

蜂巢❤️。

SD卡槽順便附上一張轉卡。

各端口放大圖。

主控鈕控制電源與音量,可轉也可壓,另外開機狀態長按二秒,可直接啟動八種工作模式進入選項,短壓可關閉或開啟螢幕,而模擬輸出則是旋轉控制並有四格檔位。

八種模式 模擬輸出
安卓模式:自由使用第三方應用,暢享各大流媒體 App

純音模式:專屬飛傲音樂純音模式,沈浸式享受音樂

USB DAC 模式:連接電腦 / 手機充當解碼,大幅提升聆聽體驗

藍牙接收模式:支持 LDAC / SBC / AAC 接收,便捷收聽好聲音

AirPlay 接收模式:無線連接 iPhone / iPad 等 iOS 設備,音質躍升( M17 裡曾提過)

Roon Ready 模式:Roon Ready 認證設備,秒變專業玩家

同軸 / 光纖解碼模式:通過接收同軸 / 光纖信號輸入,變為專業解碼器

PO+PRE OUT (默認檔位):正面音頻接口輸出 + 背面音頻接口輸出(音量可調)

PO:僅正面音頻接口有輸出(音量可調)

PRE OUT:僅背面音頻接口有輸出(音量可調)

LO:僅背面音頻接口有輸出 (音量固定最大)

附註:模式間的音量是各自記憶的,所以可安心切換耳機與喇叭。

前方輸出端口。

這蓋子外層金屬內裡矽膠,製工一絲不苟。

配件包內附的物件。

開箱時「R7」空空的底部讓筆者感困惑,連塞子都這麼注意了,有可能嗎?原來答案藏在配件盒中。

二款前後高低不同的底座,用戶可自行調整。

放一般電腦桌上我建議右側墊高的那款,觸控螢幕時較舒適。

試用期間感相當穩固,沒重粘過,包含桌上直接拖曳移動。

前輸出孔沒有 3.5mm ?『FiiO』當然有想到,附上了高品質的轉接頭,有趣的是,可能覺得使用 XLR4 平衡輸出者算少數,還附上另一種蓋子😆。

開機~呼吸燈亮起!

4.97 吋液晶螢幕 720×1280。

螢幕的清晰與細緻度已如手機般❤️。

下方也有像安卓手機一樣的觸控鍵。


操控與應用:

與電腦:

使用 USB DAC 於 iMac 上。

另外在您的電腦系統內,會發現『FiiO』貼心附上兩個程式。

用在 MacOS 上的傳檔工具,可隨時拖曳內存與記憶卡內的文件、音樂,而「R7」則內建 64GB 記憶體。

 

注音怎辦?

系統所內建的中文輸入為拼音法,習慣注音的朋友,建議可以安裝這款 APP ,英文輸入 keybord 就可找到,啟用後於輸入時,點擊地球即可切換 。

 

TIDAL 呢?

進入 Goole Play ,許多串流 APP 都可隨意下載,但 TIDAL 就給您顯示不行,可利用下面此法取得,直接在「R7」上操作。

進入網頁瀏覽程式,搜尋“fiio tidal”,找到需要的網頁,點進去會發現一個封包連結,長壓連結跳出視窗(因為單點無反應😆),點擊下載連結。

因為是第一次裝非 Google Play 的封包,我們得設定一下。

安裝完您就可使用 TIDAL 了!

 

關於主系統設定:

呼吸燈號並非長置,您可手動關閉,也能按照音樂格式或固定偏好的顏色設置,並可調整亮度,而於最新版韌體中,增設“跟隨螢幕亮滅”,當螢幕自動關閉後,燈號也隨之熄滅,這個比較方便,不然影響睡眠。

音訊的輸出跟 M17 一樣豐富,也有我最愛的 All To DSD 功能。

LHDC(Low-Latency Hi-Definition Audio Codec 低延遲高解析度音頻編碼)是由台灣盛微先進科技開發,用於藍牙傳輸的音頻編解碼技術,該編碼可實現規格最高達到 900 kbps , 24bit/96kHz 的串流高解析度音頻。LHDC 也是繼 SONY LDAC 之後,成為日本音響協會認證的第二個,符合 Hi-Res Audio Wireless 標準的藍牙音頻編解碼技術,為目前 HiFi 24bit/192khz 唯一提供者(取自維基)。


測試物件:

前端:

  • iMac 24″。
  • iPhone 14 Pro Max。

耳機:

線材:

隨身對比組:

藍牙耳機:


藍牙端使用狀態:

  • 部分藍牙耳機選擇音訊品質最佳化時(990kbps/909kbps),假如支援一對二連動,可能出現嚴重卡頓無法使用,此時會建議先關閉另一裝置連線,即可正常使用,若非得利用一對二,可嘗試降低音訊品質,這與藍牙耳機本身有關,非「R7」問題,此狀態是在 NUARL NEXT1 上出現。故假如您藍牙耳機上發生離開「R7」,出現微跳針或隔牆時跳針密集度增加,那麼在拉遠距離時就建議手動調降音訊品質。雖說藍牙高音質傳輸通常在距離上有所限制,但無論是一對二的狀態或筆者居家二樓穿梭走動,另一款藍牙耳機 AVIOT TE-J1 都是穩定連線的,故用戶假如有類似困擾,不仿思考一下是否換個 TWS 測試。
  • 藍牙端下增益鍵無效。
  • 輸出音訊狀態顯示於主面板上端,非藍牙配對頁面。


聽感:

  • 老機可有改變?

在老耳機 1964 V3 上,除可獲得更多且綿柔細膩的音符游動感外,瞬態的增強與處理手法可讓流行樂增色不少,另外也略增了樂器於音色上的辨識度,聲底溫度則維持中性,人聲更趨放鬆自然,節奏鼓點有一種鬆軟的 Q 彈感,使得下沉表現略增幅,寬鬆音場讓能量不過分激化,並激盪出漣漪樣貌,讓整體表現有所提升,「R7」細膩解析與新的調音詮釋,加上 All To DSD 功能,讓老機有了新意,雖說有些趣味,但這些年大家對於調音訴求有所不同,就連筆者也變了😁,趨向動態、瞬態、結像與結構的完整、音色、線條滑順度… …等,也就是除了有還要好,因此越有詮釋能力的前端就越容易暴露老機極限,只要與近期旗艦耳機對比,就會覺得老耳機聲音結構不完全、音色辨識疲弱、強弱差異篇幅略小等先天限制,所以這就是「R7」的壞處,會讓您想換耳機😆。

隨後接上 Naga Audio Σείριος 搭上 RK-1000 附的單晶銅線(並非特意換線,是原線外批覆分解脆化,我怕被電死,就送給朋友亂玩了),「R7」雖可激化更多細節,讓音尾延續更加清晰,搭配相當純淨的聲底,使得太鼓迴盪時更感靈動,鼓棒擊出有了更多下潛,讓 Σείριος 在演奏樂之音色演繹,有了更透徹的表現,看來是當初小瞧他了,但假使改聽流行樂,過於鋒利的刻畫反而使得音樂性流失,而 Σείριος 的定位是入門超值客製耳機,反而較看重流行樂表現,比如搖滾(Linkin Park-Castle Of Glass)清晰而密集分佈的樂器,加上聲音線條略凝結(有一種壓縮後輸出的感覺),很多小聲音浮現但一次性提供,縱向鋪墊不佳,形成平面而直白的給予(連人聲也在同排),那還真不如使用小尾巴來聽,小舞台環繞反而比遼闊無邊更為適配,再者,也因爲音場鋪成的狀態,讓筆者在聽韓國流行樂時,有一種「R7」解析力雖強,無論是聲線展延、動態強化、泛音細膩靈動都有所優化,但卻無法讓 Σείριος 展現良好的音樂性,因而感平淡不對味,故不管前端再好,還是得好好配對一下囉~

  • 新上市與多單體耳機搭配是?

新耳機代表我使用 INTIME 翔 Show DD ,解析良好加上低頻量充足,過去筆者所測的『FiiO』播放器,低頻偏好寬鬆樣貌以及透淨的聲底,雖在「M17」時適度調整,讓各方耳機擁有更好的適配性,但依舊讓我存疑,「R7」有沒有更好呢

所幸並未讓我失望,他讓小翔的解析得以完全解封,聲音本身的顯現與消退間,活靈活現感受十分具體,故也讓管弦伸展除具線條外,並有個絲滑綿柔的回收樣貌,而這種線條感也充斥在各中頻聲音裡,優化小翔動態展現,低頻凝結有形,球體裡包裹空氣,回彈時帶有點勁道,並擊出沈重感,另外人聲也有更完整的結像,雖同為流行樂,卻是實打實的好聽,舒爽啊!

而在多單體的表現,反覆重複如同贅述,咱們先直接點出,搭上 BD earphone 8 Unit 後,在 4.4mm 下與筆者目前隨身組的最大差異。

(The Fifth Element-Lucia Di Lammermoor & The Diva Dance)「R7」有著相當遼闊的音場,縱向深度足,聲音向上攀岩時充滿空氣且恣意游動,音符在中央移動時鮮明而富靈動感,並隨之消散的空氣中,聲音浮現出空間轉換時產生的臨場感,加上泛音自然銜接,有著一股柔美使其完美融入而非刻意增幅能量去強化清晰程度,讓整曲感受具體而傳神,非接線小尾巴所能媲美。

雖說流行樂要從「R7」上聽出提升本就相當容易,主要是因為動態差異篇幅大與音色飽滿凝聚,搭配泛音細緻環繞多如繁星,就像您仰望星空,有細小微弱的亮光亦有炙熱閃耀的星星,時刻給您驚喜,串流也有新發現,也因此,倘若筆者只是單純描述這些提升,難免讓讀者覺得「啊~就這些,那感動在哪?🤔」,故在前段先破題,我所認為「R7」的最大魅力,那麼讀者去現場試聽時,較能在有限時間中,抓到那種感受。

  • 耳機換線後表現又是如何?

HS1697 Ti 為 Acoustune 家的產品,不免俗的附上讓眾多用戶感到打妹的原線,除了壓抑耳機本身能量感外,也會使得人聲產生乾澀,若是搭配淨透型前端,則加重此問題,故筆者在過去未換線前,都會選擇能量較飽滿的小尾巴來搭配。

接上「R7」反而與對照組呈現截然不同狀態,低頻出現質量的轉變,在韓國流行音樂上(IVE-LOVE DIVE),由原先略鬆弛而邊緣模糊,轉為下沉、凝結,使得每個節奏點更具力道,並於回彈時展現尾勁,另外還有個收放的擴散樣貌,人聲結構補足,在原先的放鬆感上,多了口型與氣息轉變,並添了些濕潤,加上拉長了聲線展延,詠唱迴盪時更顯韻味,而音場的拉闊使得每個聲音有充分空間伸展,雖說聲底本質是淨透型,但「R7」加強了他們的能量並提升音色,拉大每種聲音的辨識度,豐富而多變的感受讓歌曲呈現生動,個人覺得對味,沉靜感十足,原來原線也沒這麼悲慘啦~😆

而原先隨身偏好搭配的漢聲 UNAS 綠色版,在相同曲目上並未讓 HS1697 Ti 出現豹變,反而讓音場呈現小舞台,拉近鋪墊,聲線於移動時出現半球形環抱,真實體會到大燒們所謂的換線只是改變聽感,先把錢錢放在耳機與前端,可能更為實際的建議了(所以我只是萌新~😼)

當然,一曲入魂言之尚早,咱們看看大編制(久石讓在武道館音樂會合集),原線在金屬樂器上較透亮,因此這部分線條感較強,但音色較溫潤的樂器則容易產生局部暈染,雖無重大缺陷,但一對比 UNAS 就突顯出決定性的差異,其一:樂器結像與音場排列的完整性的補全,其二:縱向音場顯著拉闊並與各區塊有了清楚界線,讓萬箭齊發時,呈現各自悠揚而非交疊,而聲音本質在獲得充分擴散空間下,有明確的空氣感顯現,迴盪之樣貌如臨現場,除了樂器上感受得到,在曲目中穿插的人聲合唱,泛音隨主聲在後相輔相成,協調而非掩蓋交疊,與配樂交織時,游動自然,感受立體而有畫面。

因此高貴線材的選用,有時與曲目類型很有關聯,在給力的前端下,選購線材建議多試聽不同類型曲目,您會較容易理解他的價值,雖說最終是以您常聽的類型為主,但多聽多了解,有了經驗也就不容易花冤枉錢滿錯線了(線材二手價格頗慘,請愛護您的荷包😆)。


結語:

筆者過去難免會在新播放器上,找到明顯 BUG 或不純熟之處,但本次的「FiiO R7 桌上型音樂解碼播放器」普上市就是款成熟產品,雖說最近有新韌體更新,但主要是增加一些貼心設置,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感,從開箱配置、操作體驗、聽感測試是一路順暢,穩定而流暢的介面,豐富多變的可玩性,便利齊全的端口,快捷切換的輸出操控鈕,功能性的兼備十分符合家用一機體之定位,是款值得燒友投資的好產品。

而『FiiO』也相當可愛的為這些設備打造一便利小物 “ KB1 外接多媒體控制鍵盤” ,讓您近距離方便切換(我覺得原廠可以順便送買家一個😆),再者,「R7」本身不帶電池,可免去日後電池維修問題,但相對得小心跳電,假如您接外接硬碟使用,記得還是搭配一台 UPS ,好好保護小七哦!(貴森森😆)


相關連結:

https://www.fiio.com.tw/products/r7?sl-ref=ching3c


蝦皮看看?

https://shope.ee/6fDEYejQFZ

11 則留言

歡迎留言加入討論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