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耳式耳機

[開箱評測]NuForce 『NE750M入耳式動圈耳機』+『uDAC3耳機擴大機』

       一直以來持續關注對岸耳機動向,而近年來對岸耳機品質的提升,以往價格決定聲音的框架,漸漸被打破,從外觀取向的潮牌耳機,到現在多款C/P值破錶的耳機漸漸引進,耳機市場上產生許多化學反應。

       只要是人類都是視覺動物,個人從以前買耳機只追求音質,到中間走偏,看外表跑去買B,後導回正途,追尋的方向轉化為,尋找自己想要的聲音,品牌外觀價格對於我來說,以然不重要,貴就一定是自己要的聲音?這可不一定啊!當然,耳機跟耳擴不能亂聽啊,因為一聽就被推入大坑啊~笑)

       看過許多剛入門的朋友很迷惘,我預算多少,我聽哪些類型的音樂,有沒有推薦的耳機?每次看到這類的文章我都想問他,不是有版大寫了關於耳機選擇的文章,為何什麼功課都沒做就先討魚吃?久了再熱心的人也不想回答,常直接忽略了。

       朋友,你給的資訊實在太少太少了~你在意外觀嗎?你的播放器是什麼?你要家用還是隨身?你願意帶耳擴嗎?你去試聽過嗎?你有喜歡的品牌嗎?你有已鍾意的耳機嗎?其實重點就是,你做過功課沒?其實有回應的問題,大多是他已經鎖定幾款耳機,想聽一些建議,而許多熱心的大大,亦會給予回饋。

       但這些建議就是你要的聲音?非也~很多大大們一直強調一點!就是試聽試聽試聽!(很重要,講三次),但什麼是試聽?就是要把你想搭配耳機的播放器或者裝置,裡面放你常聽的音樂,盡量是高音質的,帶去耳機店,然後花時間坐下來,好好聽~慢慢聽~選耳機不要急,各種類型的歌都盡量試,這樣才會知道這款耳機能不能符合你對聲音的需求,莽莽撞撞的購入,只會讓你墮入不停買耳機的地獄~

       好了,進入正文,一直以來,對於NuForce耳機感興趣是先注意到他們家的藍牙耳機BE6i,磁吸的設計很吸引人,但我耳朵的耳型真的很挑,配戴容易掉,所以一直不敢再碰入耳式耳機,此品牌原是美國創立,現已被台灣公司收購合併,所以保固維修就可以不用擔心了

       此次因緣際會下,有幸體驗這組產品,接下來的劇情會怎如何發展呢?讓我們繼續~看下去~

[外觀篇]

阿愣又來了~呵呵~每次我都協商他出演一下~

P1000662.JPG

 

P1000664.JPG

開封的貼紙有點巧思,很好開

P1000667.JPG

我開~但打開時有一股味道,挺重,不喜歡,耳機跟耳機包上都有這味道,蔓延整個房間,隨著時間會漸淡,希望官方能改進這點。

P1000670.JPG

P1000671.JPG

包內有五對耳塞,一共是六對!不透明黑色跟半透明黑色兩種!

P1000673.JPG

不知道大家對於耳機包重不重視?我個人很重視包的品質,誠意的問題~呵!這個包內裡跟側邊品質都很不錯哦!

大小 : 10 x 7 x 2.5cm

P1000676.JPG

P1000674.JPG

P1000672.JPG

包放耳機+PHA50BT OK!

P1000707.JPG

包拿來放uDAC10cm傳輸線 可行!但耳機跟耳擴要一起放入就悲劇了,因為厚度的關係~

P1000708.JPG

說明書:線控壓一下/暫停與播放,兩下/下一首歌,三下/上一首歌

P1000679.JPG

P1000678.JPG

阿愣:嘿咻~@@”

P1000680.JPG

某某人怪怪的,硬要我擺這種姿勢~==“

P1000681.JPG

疊疊樂?!

P1000683.JPG

P1000682.JPG

線材很特別,有一層矽膠,並附有一個線夾

P1000684.JPG

L型插頭

P1000687.JPG

線控的質感不夠好,前後方密合度不夠好,有隙縫,要加強

P1000690.JPG

P1000689.JPG

拆掉耳塞,耳機本體質感真的很不錯,棒棒!

P1000691.JPG

P1000693.JPG

uDAC上場!

P1000665.JPG

P1000666.JPG

主體 傳輸線 說明書

P1000694.JPG

主體:250g /68 x 38 x 21 mm

P1000695.JPG

老要我頂著?!我踩踩硬不硬,嗯~夠硬,整個都是金屬製(整個殼跟音量鈕都是金屬)

P1000697.JPG

P1000696.JPG

P1000699.JPG

因此機本身沒有電池,使用的是筆電的USB供電

out put : 3.5mm´1 RCA/Digital´1 cozxial´1

in put : micro usb´1

out put功能只能選擇一種使用!無法兩種以上同時輸出!

P1000702.JPG

插上New MacBook

P1000704.JPG

uDAC就是針對電腦使用設計的!所以無法接手機哦!

P1000706.JPG

comply T400適用!

P1000709.JPG

[實際測試與聽感]

ð 直推前置系統 : iphone 6+ / 播放APP : Sennheiser CapTune

ð 耳擴uDAC前置系 : New MacBook 2015

ð 陪“坐檯“物件:鐵三角 MSR7 / 1964 V3 / OPPO HA-2

 P1000705.JPG

P1000710.JPG

第一階段:

耳機初開聲,低音部份,糊成一團,人聲尚可,解析度普通,空間感不錯,但聲音皆有一種隔紗的感覺。那麼接上uDAC呢?上擴沒有提升感,但可以知道這款耳機屬於暖聲系,只好將耳機暫且放一旁養著,先測試uDAC

uDACATH MSR7 & 1964 V3(皆原廠線)搭配,MSR7的搭配,解析度不錯,但低音不足,甚至有的低音聽不清楚了,整體感覺像在喝白開水,不難聽,久聽也不會感到疲勞的壓迫感,但總覺得少了什麼,但遇到複雜度較高的音樂就不行了,整個使不上力氣,而與1964 V3更慘,低音糊成一團,無彈性又過重,一聽到是這樣的聲音,馬上棄械投降,屬於解析與空間感音控的我,真的不愛,可是我偏不信,這價格的組合表現是這樣!開吧~二者一起run 24小時再試,補充一點,不僅僅是耳機要run,DAC也是需要的哦!

 

第二階段:(二十四小時)

手機直推,很明顯就是低音回彈力道明顯不同,量也收了,解析度更好,人聲靠前,空間感也明顯了,只是低音部份仍覺得有些朦朧,低音質感尚不足,直推表現上已經是可圈可點,流行音樂可通吃了,聲音走向屬低音控,只是熱愛解析度高的朋友,可能就比較不合適,看來需要再給多點時間,期待之後的變化。

耳機+uDAC,解析度有提升,細節也較明顯,空間感加大,與我記憶中AUNE T1的解析度相當,但主機大小就差很大了,也就顯出uDAC的便利性了。

uDACMSR7間的搭配度提升了,解析度 空間感 聲音的表現,變化有點讓我嚇到,低音反彈度最為明顯,對嘛.這才是這價格的耳擴該有的聲音啊,另外有一點值得一提,就是弦樂器他表現的聲音,聽小提琴,三味線,音色真的很喜歡。

uDAC1964 V3二者搭配下,過量的低音有收一點點,彈性也好多了,但低音量太多,我還真不太喜歡,與個人聽感不合,1964 V3原本就屬於動鐵,而調音取向也比較偏向低音,跟著原廠線走向也是偏低音,故二者搭配度的關係,致低音過量也是有可能的,但低音量較多,不等於人聲與解析表現就不好,遇到女聲很溫暖,不刺耳,空間感也較明朗化,開始對小u越來越期待囉。

 

接著我突然想到,那接上Monster studio會怎麼樣呢?哎呦~不錯哦~HIFI感覺真好,推薦給有玩遊戲的朋友試試看。

 

第三階段:(四十八小時)

NE750M耳機與uDAC,人聲更靠前且溫暖,音場變寬大,解析度更好了 三頻的質量也改善了,較細小的聲音表現也比較清晰,泛音也有比較明顯的感覺。頗像進階版的Panasonic RP-HJE70,不知道大家對於這款老耳機是否有印象?想重溫一下那個甜美暖聲嗎?如有機會,不仿一試這組合!

 

第四階段:(七十二小時)

uDAC1964 V3配合度,畢竟我在前面有提到,讓我個人感到困擾的低音量,我想知道養他那麼久了,不知道有沒有給點好的回饋,深呼吸~接上耳擴,驚!多給一天居然讓我改觀了,過量低音收了,彈性更好了,解析度提升,原本不明顯的細小聲音也聽到了,這明顯的解析度提升跟低音的收斂讓我驚訝了,原來時間未到,潛能還沒激發啊。

那跟我目前的最愛的MSR7呢?

解析提升且聲音更加圓潤,泛音延展性更好,樂器間分離度也更好,整體就是乾淨,就是一種很乾淨的感覺,耐聽,果然,真的要多給點時間,u真的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!

 

[結語]

NE750屬暖聲系,低音控,解析度表現不錯,我最喜歡他弦樂器的表現,聽小提琴與三味線時,讓我捨不得摘下耳機,喜歡溫暖女聲的朋友也可試試看。

uDAC輕巧即插即用,不管是windowsMAC皆可支援,身邊許多單身女性朋友,因為看我雞絲很多,常借聽後就有想被我推坑的衝動,但外出因為東西太多了,要再帶一台耳擴真的很麻煩,所以想添購在家裡用的就好,且大多都只有一台筆記型電腦,不希望太複雜,簡單方便使用,如果能更小巧最好,價格也不要太貴,綜合以上幾點,推薦這台給有以上需求的朋友,另提一點,此機傳輸線是用目前最常見的micro usb,通用性不錯。

再次強調一點,試聽並且給耳機與耳擴成熟的時間,時間是耳機與耳擴最佳的養分!

歡迎留言加入討論~